时间:2024-11-19 18:33:02
——“江苏绿色攻坚实现生态文明跨越”系列报道·机制创新篇中国绿色时报11月24日报道(记者王旭东王学东通讯员李祥)体制机制创新本身就是红利。李克强总理曾在一次经济形势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指出。这一论断在绿色江苏建设中得到充分诠释。
由于土地资源短缺等现实因素,绿色江苏建设突破发展障碍面临许多制约,但江苏省大胆突破、自我革新,从最早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到最具特色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再到多元化的平原造林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改革,一次又一次机制创新,像一波波澎湃潮水,推动着绿色江苏建设持续发力。采伐变革,越砍绿色越浓郁绿色江苏的拓绿战役中的一区是以淮北平原为中心的速生丰产林区建设,也是拓展平原造林提升产业基础的重点。10年来,全省杨树速丰林面积增加了1031万亩、蓄积增加了5534万立方米,也由此成就了苏北地区的杨树产业,成为江苏产业发展独特的风景。
但在实际发展中我们遇到不少难题,林木采伐限额就是其一。江苏省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处副处长李勇才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众所周知,江苏是以平原农区为主的省份,土地稀缺,要让人们栽树就得让他们从中受益。
李勇才说,以前,江苏与全国一样,森林采伐采取的是许可制度,并且有限额指标。也就是说,即使自己在原本不是林地的土地上甚至是房前屋后栽树,到了成材期,本人也无权自主采伐。而另一现实是,许多新造林承包周期多为10年,低于采伐管理要求的年限,不能采伐就无法获益,这样的规定无疑会影响大家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为打破僵局,江苏开展了一系列与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的采伐制度创新。
变许可制为备案制,是为非公林业快速发展创造宽松政策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江苏省对红线内外实行差别政策,对重点生态公益林仍严格限额采伐管理,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允许一定程度的串用,但采伐时需经过专家论证;对红线外的实行按市场需要自主采伐政策,农民自留地和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以及群众因种植业结构调整自发营造的林木,可自主经营、自主采伐,不纳入限额管理,种植者只要到林业部门备案即可。为建立便捷高效的审批机制,江苏又创新性地实施了委托管理的办法。2011年,江苏省林业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森林、林木采伐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国家级、省级公益林需要更新采伐或改造的,15亩以下的委托给设区市的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省和设区市所属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商品林需要主伐和低产林改造的,100亩以下的由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县属国有林场商品林的采伐,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下放给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批采伐权限的类似委托,在江苏有10多项。
管理一放开,体制障碍被打破,人们种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据统计,江苏省每年实际采伐杨树用材林约600万立方米,而生长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全省杨树越砍越多。
分类经营,高额补偿全覆盖森林分类经营是绿色江苏建设的重要一环。从2001年开始,江苏省开展林业分类区划界定,将全省森林资源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至2005年,全省共划定生态公益林678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34.17%。
作为少林省份,江苏对每一棵树、每一块林地都视为珍宝。特别是对这些超过林地总面积1/3的生态公益林,江苏更是呵护有加,尽最大努力进行规范管理和有效保护。2005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启动《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的立法工作,《条例》于2007年2月1日正式施行。
江苏省林业局局长夏春胜说:它的颁布实施,在全国开启了生态公益林省级地方立法的先河,把江苏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使其管理由难变易,真正获得了有效保障。对待生态公益林,江苏刚柔并济。
立法保护为刚,资金补偿是柔。2002年,江苏省开展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试点,安排400万元对28个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50万亩生态公益林进行生态效益补偿,之后,力度逐步加大。2004年,补偿资金增加到800万元,补偿面积增加到100万亩。2005年,全省公益林保护迎来转折点,全面建立了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以每亩8元的标准对410.3万亩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进行同等补偿。
2008年,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10元;2009年,提高到每亩15元;2013年,提高到每亩25元,补偿范围覆盖所有重点公益林。业内人士称,江苏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已经位居全国前列。上行下效。
江苏各市也都积极开展市级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苏州、常州、徐州、扬州、南京等市都在行动。可贵的是,一些地方实施了更高标准。苏南地区经济发达,但林业资源相对苏北而言却更显珍贵。
目前,苏州的生态公益林年补偿标准达到每亩150元,南京达到每亩100元。分类经营、立法保护、公益林补偿江苏在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上的创新之举,为绿色江苏建设鼓足了劲儿。多点突破,发展就是硬道理绿色江苏建设如何确保在短时间内实现资源总量翻番?江苏全省以及各地为此动足了脑筋,以保证速度、效率与质量。
造林后补贴是江苏省的一个创新。为保证造林时效,江苏省调整植树补贴发放时间,由上半年改为每年10月份验收合格后才予补发,倒逼植树成活率提高,这一政策实行后,全省绿化面积以年均150万亩的速度稳步增长。徐州建立山地绿化招投标机制在全国是个首创。他们的做法是,绿化项目请科研部门设计,以每亩8000元的价格,面向全国招募施工队,合同期为3年。
移交时按棵点算,少一棵树,减一份钱。这种模式使徐州林木成活率从原来的20%一跃升至90%。省林业部门总结后在许多地方推广这一经验。
在土地资源禀赋不足的前提下,江苏一方面支持农村地区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森林、林地、林木权属管理,调动最大的社会积极性推动全省绿化事业发展;另一方面不断深化城市绿化建设和管护机制改革,鼓励各社会组织团体、企业、个人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和管护,推广城市森林、树木、绿地的认养、冠名。发展就是硬道理。江苏省实施的管理政策创新、投入机制创新以及造管方式多元化创新,点燃了人们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的热情,激活了全省林业发展的活力。
本文来源:o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ww.y4811.com